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1826年创立于英国伦敦,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为伦敦大学联盟的创校学院、罗素大学集团和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创始成员,被誉为金三角名校和“G5超级精英大学”之一。
UCL是伦敦的**所大学,以其多元的学科设置著称,于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中,位列全英之冠,享有最多的科研经费。UCL的医学、解剖学和生理学、建筑学、教育学、考古学、计算机科学、计算金融学等学科排名均位居世界前列,与LSE并称为“英国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双子星”;其人文学院颁发的奥威尔奖则是政治写作界的最高荣誉。
UCL的校友中,有33位诺贝尔奖、3位菲尔兹奖得主等各行业翘楚,其中包括文学巨匠泰戈尔,印度国父圣雄甘地,日本**任首相伊藤博文,“光纤之父”高锟,“电话之父”亚历山大·贝尔,“核化学之父”奥托·哈恩,**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DNA发现者弗朗西斯·克里克,建筑电讯派核心彼得·库克,固体物理学奠基人布拉格,DeepMind的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彭罗斯阶梯创立者罗杰·彭罗斯等。
2021~22年度,UCL位居QS世界大学排名第8,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6,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16,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17。
中文名 | 伦敦大学学院 | 外文名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简称 | UCL | 创办时间 | 1826年2月11日(丙戌年) |
创办人 | 杰里米·边沁(“精神之父”)、托马斯·坎贝尔、亨利·彼得·布鲁厄姆 | 办学性质 | 英国公立大学 |
学校类别 | 研究型大学 | 学校特色 | 伦敦大学创校学院G5成员金三角名校罗素大学集团成员英国大学联盟成员展开 |
主管部门 | 伦敦大学 | 所属企业 | UCL Business Ltd(UCLB) |
院系设置 | 人文与艺术学院、建筑学院、脑科学学院、历史与社会科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口健康科学学院、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医学院等 | 地址 | Gower Street, London WC1E 6BT, UK(Bloomsbury)Queen Elizabeth Olympic Park, east London(UCL East)Level 38, One Canada Square, Canary Wharf, London(UCL School of Management) |
主要奖项 | 33枚诺贝尔奖、3枚菲尔兹奖、2项沃尔夫奖、1座拉斯克奖、1座图灵奖、1枚皇家奖章7座格莱美奖、9座艾美奖、5座奥斯卡金像奖、5座金球奖、1项毛姆奖、2座布克奖、4项透纳奖奥林匹克运动会:2枚**、3枚银牌、2枚铜牌 | 知名校友 | 夏目漱石、瑞奇·热维斯、酷玩乐队、陈占祥、夏鼐、克里斯托弗·诺兰、乔莫·肯雅塔、许宝騄、长州五杰 |
学生人数 | 43,800(其中研究生人数为21,175)
| 男女生比例
| 42:58
|
国际生占比 | 45%(其中非欧盟成员国学生占比为33%)
| 教师人数 | 7,700 |
办学实力----------------------------------
伦敦大学学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以及南安普顿大学四校共同组建了“科学与工程南联盟”(SES-5),该学术研究联盟为“为凝聚学识见解和科研资源所建构之集团”,是英国最强大的科学联盟,也是世界上最领先的科学和工程研究集团之一。
伦敦大学学院斯拉夫东欧研究院与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布拉格大学、赫尔辛基大学以及塔尔图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合作密切,旨在深入研究地缘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和历史等要素的区域影响力。
伦敦大学学院与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帝国理工学院以及伦敦国王学院合作组建了托马斯·杨材料科学中心,目前该中心拥有超过100个研究团队,其所涉及的学术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以及工程学等。
伦敦大学学院管理学院与北京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设课程项目(北大国际MBA,就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与UCL管理学院(SoM)的合作办学项目)。此外,UCL还同北大在医学、计算机科学、城市规划以及语言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教学与研究合作。
除上所述,伦敦大学学院还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东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等众多世界**高等学府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机制,学生们可通过参与交换生计划来获取联合学位。
截至2018年,UCL拥有超过7,000名教学及研究人员,其教授队伍包括有51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5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21位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以及56位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UCL的教学研究人员及校友中先后诞生过35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有19位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和3位菲尔兹奖得主,距今最近的重要奖项获得者为约翰·奥基夫教授(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罗杰·彭罗斯(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外,被网友誉为“世界上最帅最性感的数学老师”的彼得洛·博赛利也曾于UCL工程科学学院担任数学讲师。
牛津、剑桥、UCL、IC、LSE以及KCL六校被并称为“金三角名校”,意指它们每年都能获取到最多的政府拨款。根据英国政府公布的2019~2020年度教育拨款清单,UCL获得英国最高的科研经费3.06亿英镑,其他五所学校获得的科研经费分别为:牛津大学3.05亿英镑、帝国理工学院2.65亿英镑、剑桥大学2.32亿英镑、伦敦国王学院1.94亿英镑,至于伦敦政经学院则因其规模较小且类型特殊而获得了2660万英磅的研究经费。
2014~15年度,UCL的净收入超过了12亿英镑,其主要收入来源为科研事业收入(金额高达3.7亿英镑,位列全英第二)。2016年,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拨款1.7亿英镑以支持UCL的教学与科研活动,该金额为英格兰地区高校之最。
至于由UCL牵头成立的伦敦大学学院合作伙伴联盟则是英国国内首批世界性的、最具规模的医疗健康科学中心之一,其年营业额多达20亿英镑。除此之外,UCL还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建立的11个生物医学研究基地之一。
截至2020年,UCL共设有12个大学院
伦敦大学学院(UCL)院系设置 |
|
|
|
学院 | 教学系部/研究所 |
医学院 UCL Faculty of Medical Sciences | 医学系 |
医药系 |
感染与免疫学系 |
手术与介入医学系 |
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 |
癌症研究所 |
沃尔夫森生物医学研究所 |
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 UCL Faculty of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s | 化学系 |
地球科学系 |
数学系 |
物理学和天文学系 |
科学与技术研究系 |
统计科学系 |
马拉德空间科学实验室 |
伦敦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
托马斯·杨材料科学中心 |
工程科学学院 UCL Facul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 计算机科学系 |
电子电气工程系 |
机械工程系 |
土木、环境与地理工程系 |
生化工程系 |
化学工程系 |
医学物理与生物工程系 |
|
英国国家计算金融中心 |
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 |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 UCL Facul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e Bartlett) | 建筑系 |
规划系 |
发展规划系 |
建筑和项目管理系 |
建筑研究院 |
高级空间分析中心 |
能源研究所 |
可再生资源研究所 |
法学院 UCL Faculty of Laws |
|
历史与社会科学学院 UCL Faculty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Sciences | 经济系 |
政治系 |
地理学系 |
人类学系 |
历史系 |
伦敦大学学院斯拉夫东欧研究院 |
美洲研究所 |
生命科学学院 UCL Faculty of Life Sciences | 生物科学系 |
分子细胞生物学系及其实验室 |
伦敦大学药剂学院 |
人文与艺术学院 UCL Faculty of Arts and Humanities | 英语语言文学系 |
欧洲和国际社会与政治研究系 |
希腊语和拉丁语研究系 |
希伯来语和犹太语研究系 |
哲学系 |
欧洲语言、文化和社会学院 |
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 |
教育学院 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
人口健康科学学院 UCL Faculty of Population Health Sciences | 流行病学和卫生保健研究所 |
临床试验与诊断方法论研究所 |
心血管病研究所 |
全球健康研究所 |
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 |
脑科学学院 UCL Faculty of Brain Sciences | 耳科研究所 |
眼科研究所 |
神经病学研究所 |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 |
管理学院 UCL School of Management |
|
社会评价----------------------------------
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全英第1(高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TEF教学**框架:银奖
伦敦大学学院(UCL)国际排名 |
标题年份 |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 QS世界大学排名 |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 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 | CWTS莱顿大学排名 | CWUR世界大学排名 | RUR世界大学排名 | SCImago世界大学排名 |
2022 |
| 18 | 8 | 16 |
|
|
|
|
|
2021 | 17 | 16 | 10 | 19 |
| 23 | 19 | 11 | 9 |
2020 | 16 | 15 | 8 | 21 | 11 | 19 | 19 | 10 | 8 |
2019 | 15 | 14 | 10 | 21 | 11 | 18 | 22 | 14 | 9 |
2018 | 17 | 16 | 7 | 22 | 20 | 15 | 21 | 18 | 18 |
2017 | 16 | 15 | 7 | 23 | 22 | 16 | 31 | 17 | 15 |
2016 | 17 | 14 | 7 | 22 | - | 15 | 31 | 14 | 14 |
2015 | 18 | 22 | 5 | 21 | - | 32 | 27 | 12 | 16 |
2014 | 20 | 21 | 6 | - | - | 41 | 30 | 16 | 16 |
伦敦大学学院(UCL)国内排名 |
标题年份 | 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优秀大学指南 | 卫报大学指南 | 完全大学指南 |
2022 | 7 | 9 | 8 |
2021 | 8 | 14 | 10 |
校园环境----------------------------------
大学的标志性校园建筑为UCL本部大楼(是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取景地),大楼中央部分通常被称作“威尔金斯楼”或“八角大楼”,是主图书馆、弗拉克斯曼艺术廊、八角圆顶以及北部回廊的所在地,亦为该大楼最古老的部分。至于被“U”字形包围着的方庭院的延伸部分则是在1985年(威廉·威尔金斯逝世后)才建成。方庭院面向高尔街,内设有草地、人行过道以及大量的长凳,还有两座被弃置的天文观测台。
而UCL的其他从属机构则遍布伦敦市中心的各个角落:UCL的眼科学研究院、骨科及骨骼肌研究学院、温得依研究院以及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系分别位于克拉肯韦尔区、斯坦莫尔区、费兹罗维亚区以及霍姆伯里区;至于皇家自由医院和惠廷顿医院这两所教学医院则分别坐落在汉普斯特得和伊斯灵顿。
UCL的能源学院和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院分别位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和卡塔尔多哈,前者是由UCL和澳洲政府共同承办,目前是全澳大利亚最具规模的英国教育机构。
截至2019年,伦敦大学学院共设有26处学生宿舍,分为两种类型:提供膳食服务的宿舍(Halls of Residences)共计2处;而提供自炊设施的宿舍(Student Houses)则多达24处,所有宿舍房间的租住期均为39周(包含圣诞节及复活节假期)。由于位置有限,只有本科新生和国际研究生新生才会被给予住宿保证,其他学生需要自己另寻住处。UCL的学生们亦拥有申请入住伦敦大学校际宿舍(Intercollegiate Halls)的资格。以上所有单位均为禁烟区。
伦敦大学学院学生会(UCL Union)诞生于1893年,是英格兰地区最古老的高校学生会,其主要职责包括:向校方反映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们提供多种校内服务以及支持众多学生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运作等。UCL学生会下设有69个体育俱乐部,它们广泛地参与各类校际体育竞赛,特别是同伦敦国王学院之间的竞争历史悠久。此外,UCL的本部大楼内还设有健身中心及多种运动设施。
UCL以收藏历史和文化稀有品(尤其是手抄本、善本及档案等)闻名,该校共设有九大博物馆及收藏区,藏品种类繁多。这些场馆分别为:艺术博物馆、格兰特动物学博物馆、比较解剖学博物馆、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地质学收藏区、考古学研究收藏区、人种学收藏区、戈尔顿收藏区(专门用于放置弗朗西斯·戈尔顿的个人藏品)和科学收藏区(专门用于放置由UCL师生们自制的科技产品)。前五者开放给公众自由参观,其余的则需提前预约。
截至2021年,UCL共设有17间图书馆,它们由一个名为“探索”(Explore)的中央系统连接,馆藏量合计达200余万册,其中规模**的主图书馆位于UCL的本部大楼内。此外,UCL的师生们亦可自由进出伦敦大学的中央图书馆——参议院图书馆。
2019年2月,伦敦大学学院正式启用了的学院的最新图书馆-学生中心(Student Centre)。全新的学生中心由伦敦大学学院校友 James Eades 设计,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超过1000个学习位置,并实施7*24*365全年无休政策,志在为学生提供**质的学习资源。截止至2021年,学生中心已被授予了11项荣誉奖项

| 
|
UCL学生中心 | 大英图书馆:图灵研究所所在地
|
招生事宜----------------------------------
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最难入读的高等学府之一,其“英国高级程度考试”(A-Level)的招生录取成绩为AAB~A*A*A(三科)不等,还要求申请者通过一门选修科目的“高级补充程度考试”(AS-Level);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课程)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则为34。但学术成绩并非筛选申请人的**指标:附加考试(如STEP和TSA等)、面试表现、课外活动参与率以及推荐信等软指标均为考察要素。
大多数有意报考伦敦大学学院本科课程项目的学生(包括国际生),都需要透过UCAS(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平台在线递交申请材料。UCAS系统会在每年的9月份开放申请入口,除了牛剑(同年10月15日停止接受申请)以外的其他学校都会在次年的1月15日停止接受申请,而医学和法学类课程的申请也有特殊安排:前者的申请截止日期会提早至同年的10月15日,学生还需要在当年的9月初参加生物医学入学考试(BMAT);至于后者的申请截止日期则与其他课程无异,但申请人需要在2月前参加英国国家法学入学考试(LNAT)。至于有意报考UCL研究生课程项目的学生则需要在学校自己搭建的网申系统上进行注册和提交申请。所有非英语母语的学生都要提供英语能力证明,UCL接受不同种类的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如IELTS、TOEFL、PTE学术英语考试和Duolingo英语测试等)。
研究生学历要求:
本科毕业并成功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院校为国内(中国大陆)985/211工程大学;
在校加权平均成绩为87分以上(985工程大学)或90分以上(211工程大学)。
英语能力要求:
雅思(IELTS)成绩的具体要求如下:
总分6.5(单项不低于6.0):个别理工科/建筑学/制药化学等;
总分7.0(单项不低于6.5):多数理工科和个别文科/医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金融类专业等;
总分7.5(单项不低于7.0):多数文科和个别理工科/法学/历史学/临床医学/BASc项目等。
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甚至每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专业的本科生课程项目的入学语言要求并不会比其研究生课程项目的入学语言要求低。详情可参见伦敦大学学院官方网站中的“English Language Entry Requirements”页面。
UCL开设的大多数课程项目一般是从每年的9月中下旬开始,持续到次年的6月中下旬结束。每学年被分成3个学期,每个学期的长度为10周左右。